top of page

 

鹿神祭

 

南投縣是飼養台灣水鹿的發源地,有百年的養鹿歷史十餘年前發起組成協會,統 籌養鹿業團結與欣欣向榮的養鹿事業設立規範,百年前地方上欲籌資建福德詞苦無銀兩之際卻適時來了一頭帶茸公鹿久留不去經村民向上蒼請示,得神之厚愛,准予採茸建祠,日後漸成養鹿風氣,五穀宮歷經二次重建及九二一百年大地震的洗禮,依然屹立無損,信徒請示神農大帝上奏玉帝加封「福德正神」為〝鹿神〞保佑養鹿人家。

 

鹿DEER
 

 

鹿,是篆文象形字,又稱「斑龍」,有斑龍丸的處方,可治療虛損諸病症。《湯頭歌訣正續集》王晉三云:「鹿與游龍相戲,必生異角,故得稱龍;鹿有文故稱斑,用其角為方,故名『斑龍』」。古詩有云:「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靈丹都慢說;唯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穴」,詩中所說的「斑龍頂上珠」,指的就是鹿茸,意思是說,人的精力消耗過度,用丹藥治療效果緩慢,只有用鹿頭上的嫩角,才能夠補虛療體。嚴蒼山云:「鹿為純陽之獸,角生巔頂,血肉有情之品,霜能升陽,膠能補血。」


仙獸

《抱朴子•玉策篇:「鹿壽千歲,與仙為伴」。

《抱朴子》云:「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其色白。」

《述異記》亦云:「鹿一千一年為蒼鹿,又五百年化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既然鹿為長壽之獸,食其肉當可長壽,故有「玄鹿為脯,食之壽二千歲」(《述異》)。

在道教中鹿是仙人的坐騎,古代傳說中仙人多乘鹿,故鹿又被成為仙獸。據傳,老子就是乘白鹿。

葛洪《神仙傳》:「魯女生者,餌術絕谷,入華山。后故人逢女生,乘白鹿,從玉女數十人。」「西王母,太陰之精,天帝之女也,慕黃帝之德,乘白鹿來獻白玉環,又神人自南來,乘白鹿獻鬯,帝德至 矩鬯乃出。」

《宋書》:虎鹿皆壽千歲,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以壽五百歲者,即能變化。」為長壽仙獸。傳說鹿與鶴一起衛護靈芝仙草。

李時珍《本草綱目》詳載《乾寧記》述:鹿亦稱斑龍,常游龍相戲,頭生異角,身著白色斑點。佛經稱之「密利加羅」。其藻必養生,馬身羊尾,頭窄腿高,馳奔神速,發現食物,能呼喚夥伴,食草而善辨良草。尤以解毒草類也,如甘草、靈芝等。

喻帝位

《漢書·蒯通傳》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注謂:「張宴曰:以鹿喻帝位。」

《晉書·石勒載記》曰:「勒笑曰: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春秋運斗樞》曰:「瑤光散而為鹿。」

《禮斗威儀》 云:「君乘水而王,其政和平,北海輸白鹿。」

《宋書·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

《瑞應圖》亦曰:「天鹿者,能壽之獸,五色光輝,王者孝道 則至。」又曰:「王者承先聖法度,無所遺失,則白鹿來。」

《後漢書》還記載了白鹿隨駕,主人後來升遷的兆驗。
 

bottom of page